6月24日晚间,京东物流在港交所发布公告,正式宣布参与京东外卖的配送服务。 这消息一出来,不少人都挺关注的。 现在点外卖的人越来越多,哪家平台要是有新动作,跟日常点单的体验可都有关系。 随着京东外卖业务的迅猛发展,京东物流也开始招募全职骑手,进一步强化末端履约环节的协同效应。 01 京东物流加入战场 这次调整不仅是京东物流服务范畴的延伸,更事外卖行业的变化。 京东外卖自2025年2月8日上线以来,发展速度超出预期。 从2025年2月8号上线到现在,满打满算才四个多月,每天的订单量就冲到2500 万单了。 全国166个城市都能点,入驻的餐厅超过45万家。 这速度确实有点快。 但你要是了解京东的布局,可能就不觉得意外了。 早在2016年,他们就跟达达合作送快递,后来2024年把“小时达”和“到家”整合到一起,搞了个“秒送”频道,其实就是为外卖铺路。 现在京东物流亲自下场送外卖,最直接的动作就是招全职骑手。 毕竟京东物流拥有覆盖全国的仓储网络和34万名自有配送人员,管理面积超3200万平方米。 此次招募全职骑手,不仅能缓解京东外卖快速扩张带来的人力压力,更能通过“物流+外卖”的协同效应提升效率。 京东物流平时送快递,高峰基本在上午 11 点前,大家买的日用品、家电这类的这时候送得多; 但外卖高峰是中午和晚上吃饭的点。 让快递小哥在送完快递的空当儿送外卖,相当于一份人力干两份活儿,效率能提上去。 这次安排可能是京东外卖发展迅猛,HR人手不足。 正好京东物流有着行业最为丰富的快递员管理经验,将会极大提升全职外卖骑手服务能力。 如今的外卖市场长期由美团和饿了么主导。 2024年美团日均订单量达7800万单,饿了么约3300万单,两者合计占据98%的市场份额。 02 多点发力,京东投入超百亿 京东的入局想打破了这一平衡,那么京东自然也有着差异化的策略。 京东采用全职骑手为主的模式,设立副站长岗位进行日常管理,并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,成本全部由公司承担。 这与美团的众包模式形成鲜明对比。 美团骑手多为兼职,社保覆盖率较低。 京东的举措不仅提升了骑手稳定性,也树立了行业标杆,倒逼美团、饿了么跟进类似政策。 而且刘强东多次强调,京东外卖的核心目的是服务生鲜供应链。 通过整合京东物流的仓储和配送资源,京东计划实现从食材采购到餐饮配送的全链条控制,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降低成本。 京东物流的智能仓储系统可优化食材库存,缩短配送时间,提升生鲜产品的新鲜度。 同时京东外卖嵌入京东APP主界面,借助京东的高流量入口吸引用户。 最近京东投入超百亿元进行补贴,推出“满减”、“免单”等活动,短期内迅速提升订单量。 相比之下,淘宝闪购通过与饿了么合作,同样以流量扶持和补贴争夺市场,但效果尚未完全显现。 尽管京东外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但其面临的问题也不小。 首先,订单量与头部平台仍有差距。 美团日均订单量是京东的3倍以上,很多人点外卖已经习惯打开美团了,要改变用户习惯没那么容易。 其次,配送网络的覆盖广度和效率仍需提升。 京东物流虽在仓储和干线运输上有优势,但即时配送的末端运力仍依赖达达,整合过程中存在管理协同问题。 03 京东未来的两大竞争发力点 未来,京东的竞争焦点将集中在两个方面,一是供应链的深度整合。 刘强东提到,京东计划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,可能涉及食材直供、餐饮标准化等领域,以提升利润率和用户黏性。 二是技术驱动的效率提升。 京东物流已在智能调度、无人配送等领域投入研发,例如第六代无人配送车已在30个城市落地,未来可能与骑手形成混合运力模式。 京东物流参与外卖配送,对行业和社会产生了多重影响。 在行业层面,其全职骑手模式推动了外卖行业的职业化进程,促使美团、饿了么改善骑手福利。 同时,京东的供应链整合策略可能引发新一轮餐饮供应链变革,推动行业向标准化、透明化发展。 在社会层面,京东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举措,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了范例。 截至2025年3月,京东已与超1万名全职骑手签署劳动合同,确保其现金收入不因社保缴纳而减少。 这一做法不仅提升了骑手的归属感,也为解决外卖行业高流动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。 京东物流参与京东外卖配送,是京东集团深化本地生活服务布局的重要一步。 未来京东可能会往哪儿发力? 刘强东说要做跟美团不一样的模式,说不定以后会自己给餐厅供食材,甚至搞标准化的餐品,这样既能控制成本,又能保证品质。 也可能是技术投入,京东现在已经在30个城市用了第六代无人配送车。 说不定以后路上能看到更多机器人送餐,和骑手搭配着来,效率可能更高。 通过整合物流资源、优化骑手管理、强化供应链协同,京东试图在美团和饿了么主导的市场中开辟新赛道。 尽管面临订单量、配送效率等挑战,但其差异化策略和长期战略布局,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量。 未来,随着京东外卖与物流体系的深度融合,以及可能推出的创新商业模式,外卖市场的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这意味着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服务体验;对于行业而言,则是效率提升和价值重构的新起点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