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文很短,心烦时来翻翻,帮你渡河的小舟,你上岸后就别抱着它走了。小心那些阶段性成功的经验阻碍了你的新发展。 ——本人 前天夜里,有位新关注我的读者,在公众号后台发消息给我:“很大的悖论:一个搞营销的,号称原创1600多篇,每篇才一两百的阅读量,尴尬哟” 收到这样的消息,要是一年前的我,会解释、会反驳、会有情绪,更有可能会感觉这位朋友真是闲啊。现在的心境真的很好,会感觉这位朋友在关心我(肯花时间留言,肯关注本人的公众号),善意的提醒和三分的狠铁不成钢。 我回复了他一句:“正好是个反面教材,只靠持续傻傻写自己想写的,不做营销、不蹭热点、不写大众想看的,是不会有流量的” 这位朋友之后又发消息留下了联系电话、地址和最近要做的项目(还打赏了一篇图文),希望未来有合作的可能。 如果本人用一年前的心境,带着情绪去解释、反驳,就不会再有后面的互动了。 不论本人写这个图文的动机、初衷是什么,又如何靠这些少而精的读者得到机会和收入(我不喜欢把关注者叫粉丝,更喜欢读者这个词,但有的场合用粉丝这个词好理解),这位朋友的提醒都是对的。关于增加粉丝,老规矩,今天本人和你聊3点(第3点特别重要,不说这句话是不是看不到最后),而且我未来也会做这3点,希望你和我一起成长、落实。 1、方法:很多朋友做新媒体,无论是抖音、公众号还是别的平台,都想有更多的粉丝,可都感觉增加粉丝很难。也付出很多时间成本去学习一些课程和技术,比如写文案、写剧本、学习拍摄剪辑、买器材、外联采访找素材等。还有些和本人一样,每天创作内容,写自己喜欢的“干货”。但最后都没有太好的效果,或者说根本没效果。 解决增加粉丝的问题,不是看你自己现在有什么问题和短处,也不用分析自己有什么长处。如果你迫切想增粉、想赚钱,就想明白3件事:1、目标人群想看什么内容、喜欢什么呈现方式去看;2、我从哪能源源不断找到这样的内容,成为我的素材库;3、有哪些小成本花钱的工具和方法,在预算之内去一一实践。 这里多提一下内容吧,自媒体内容就3个要素:共鸣、有用、有趣。一篇内容要么共鸣+有用,要么共鸣+有趣,最完美是共鸣+有用+有趣。你能看出来,这里不能少了共鸣,如果你真的不会引起共鸣,只创作有用,或只创作有趣,那就赶快找些能引发共鸣的同行业的内容去做“借鉴”练习。 我搜了一下自己阅读量最多的文章,是这篇《父亲节文案难住了你,我给你一堆灵感素材!》,在本人只有小几千读者的时候,阅读量是6717。这篇图文的特征应该是“共鸣+有用”,教会大家一个能源源不断找到内容的方法,而且这里的内容还能引起人的共鸣。 2、成长中的改变:好多人问本人怎么能坚持每天更新图文的,我说自己用了一个“阻力最小”原则,就是不操心写什么能得到更多的阅读量和粉丝,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。这个方法让我轻松地坚持到了现在,但同样这个方法,也不会让我这个公众号有更多的阅读量和粉丝增量。 在成长过程中,有很多阶段,利用了一个方法和工具顺利完成一个阶段后,就得改变了,不走出舒适区,这和驴拉磨一样,步数很多很累,但原地转圈,没有前进一步。 用小船渡过了小河,如果还想前进到达新的目的地,既不能还停留在河里的小船中河流,也不能上岸了还抱着小船走。有时让我们成功的经验和工具,很可能在时代和阶段的变化中,变成了我们前进的最大阻碍。 3、心底软弱自卑的价值观:从我自己的经历到观察一些身边做增粉不顺的朋友。更深层的原因,还是自己不认可自己。有不认可自己外貌的,也有不认可自己能力的,还有不认可自己产品的。更关键的是,为了不承认自己的自卑和软弱,我们能自洽出一些理由(借口): 比如“不关注我是对方的损失,不是我的损失”、“我没花心思去做”、“我才不去蹭热点呢,最讨厌吃人血馒头的了”、“穿这样的衣服,他们只看我的身材了,没人关注我的才艺了”、“转发到别人的群里,是不是惹人讨厌啊?”、“做裂变活动是不是很Low啊”…… 在这个时代,如果想通过自媒体变现,你就是个“从业人员”,就像拿了工资的演员一样,敬业的演出就好,别想太多你不能演吻戏之类的事情。选了这条路,就别什么都想要,要不然就是浪费时间。 另外,很多成功做好自媒体的人,真的不一定在方方面面都比你优秀和专业,但他们一点心里负担都没有,他知道自己就算某方面排在中国第13亿名,后面还有1亿人不如他呢,有这1亿人中如果只有百分之一是他的细分垂类,还有100万人是他的目标粉丝人群。所以没什么好自卑和软弱的。 你的心理建设越好、越自信和坚强,你的内容越有感染力,越会吸引内心渴望自信和坚强的粉丝去关注你。当你心底还是抱着自卑而软弱时,学会什么方法和工具也不会去放开手脚用的。昨天听一位大姐说了一句话,记不太清,好像是:“你越不要脸,这个世界才会给你脸。”话糙理不糙,你品 希望这3条对你有用,未来我还会天天更新,但隔段时间就要去“共鸣”加“运营”一些活动和工具去吸粉了,想帮别人,不是先强大自己,而是先学会呈现自己的强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