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关于“消费降级”这个概念,席卷了整个消费行业,包括一些电商平台,还有一些线下日用品零售品牌门店等,还有一些零食量贩品牌等,以其较低的件单价(单品约5-50元水平),均被认为是“消费降级”的代表。“消费降级”这个标签,也具备着非常强的话题性,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 “消费降级”?实际上是对不同主体的“消费升级”: 本文主要想谈的是,关于“消费降级”,可能存在一个常见的误区,即“主体”和“感受”上的误区。 所谓“消费降级”,从客观现象上来看,是“件单价较低的产品对应的品牌和渠道广泛流行”,而被很多人解读为“消费降级”。但如果从不同主体的视角来看的话,感受可能是不同的。 比如乡镇居民,无论是零售,还是物流,商品触达的基础设施并不发达,他们本身能够触及的渠道,如乡镇商店,里面的产品可能是经过3-4层渠道的商品,质量暂且不论,价格很多并不便宜。而在如拼多多,名创优品等平台或品牌的运营下,让这些居民,能够接触更多商品的选择,同时价格是他们平时可接受的价格,能够买到更多,更好的商品,这其实是一种“消费升级”。 所以我们认为,所谓“消费降级”,其实是通过渠道,品牌,供应链的改革,使得流转效率和触及能力的提升,实现的针对不同主体的“消费升级”。 所谓“消费降级”是基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: 上文中提到,所谓“消费降级”,其实是一种“针对不同主体的消费升级”,其核心竞争力是“好”,而不是“便宜”。 中国的轻工业产品,如服装,美妆,饰品,家电,食品,玩具,工具,家具,电子产品等,具备相当强的产业基础,这是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基础的积淀带来的,中国有很多“产业集群”,如福建鞋服产业集群,上海美妆产业集群,南通家纺产业集群,潮汕玩具产业集群,广东饰品产业集群等,都具备多年积累的相当强的供应链基础,这些强大的供应链基础,使得中国的质量优秀的产品,可以以相当实惠的价格触达到各个终端,渠道和品牌只是触达方式,而强大的供应链基础是中国消费品底层逻辑上的“核心竞争力”。 “消费降级”的发展方向:出海,所谓“消费降级”,实际上是针对不同主体的一种消费升级,而之所以能做到以较低的价格,获得优质的商品,本质上是因为中国有多样化的,积淀多年的轻工业消费品强大供应链。所以这个“消费降级”的感知,其实本质是“中国强大消费品供应链的外化”,那么如何利用好“强大供应链”这个基础?我们认为其方向是“出海”,以B2B出口商贸。电商平台开店,线下品牌店,新建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,向海外输出中国的优质消费品商品,品牌可重点关注:服装,饰品,日用品,工具,电子产品,装修建材等方向。 |